第一三五章 民心向背
常的木炭很难达到这个温度,得用煤。可是汉代对煤的使用并不普遍,而富义也不出产这种在中国蕴藏最为丰富、几乎随处可见的矿产。因而如玻璃厂、冶炼厂和铁器厂这些需要高温的工厂始终没有建起来。
黄月英沉吟片刻道:“好吧,兄长说怎么做?”
刘墉将要做的凹透镜和凸透镜中蕴含的原理及几个公式细细地讲解了一番,又将支架的结构一并告知后,便到水榭去寻诸葛亮、徐庶等人。
还没走近,便听到阵阵嘈杂的激辩声。“这么热闹啊!”刘墉笑道,“诸位在争论什么命题,我也来听听。”
众人见到刘墉都是喜形于色,诸葛亮笑道:“兄长来得正好。我们正对这几日的观感进行总结发言呢。”
这几日里,这些当世奇才踏遍了富义的山山水水,感受了这里的一草一木,通过走街串巷,下田与老农闲谈,进厂与技工交流,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有着其他任何一座城市都远远无法相比的不同,那就是活力四射和快速发展。
谈起这般变化,无论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襄阳方,还是以虞翻为首的富义帮都认为这里有这么大的成就便是践行了孟子的“民为贵、民为上”的思想。这也难怪,这些人无不一是名家大儒或是旷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