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 军工生产(下)
铸炮是门技术活,两广世袭军匠里会铸炮的大多集中在佛山卫里,佛山在清军李成栋手中,里面的炮匠早被一锅端了,所以行都内非常缺乏铸炮人才的。
御马监掌印庞天寿建议朱由榔从澳门购买一些红夷大炮助阵,被朱由榔否决了:“那红夷炮动辄上百两银子,甚至有些重炮还高达上千两银子,买一门红夷大炮的钱,大明就可以自造一百门佛郎机中型炮了,红夷炮大而无用,且重金向红毛番购买重炮,不若多造小炮,还能省下一批钱粮,户部钱粮可不充裕啊!”
庞天寿的建议反应了大明官宦的主流思想,明末一直有一股向外国人购买红夷大炮的热潮,从红夷小炮到大炮,价位最少百两起底,一直到数千两不等,甚至还购买过重达七千斤的红夷大铜炮,仅炮弹就重二十三斤。
徐光启与洪承畴曾向西洋人订购大批炮弹重十斤的红夷大炮,当时每门报价为一千两银子,朱由榔估计其中成本不过一百多两,其中的利润实在太高了,一门红夷重炮要数千两银子。大明自造的话至少可以造一两百门虎蹲炮,红毛番这是把大明当猪宰呢。
在朱由榔看来,明末使用火器的思路己经错误,红夷大炮昂贵,射速慢,装填慢,转向慢,难以形成密集活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