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蒲津古桥
聪明的华夏人民在蒲津渡口上架起了一座巨型浮桥。它令鬼神低头,洪水肃静。这座桥建成后的几百年中,无论黄河水位高低,都无法漫过桥面,它总能够保证车马平稳通过,竟前前后后使用了近千年。
卫朔在收复并州后首先来蒲坂视察,就是考虑到蒲津渡口上黄河古桥的重要性。
在辽东暂时无法南下夺取潼关的情况下,蒲津渡口就成了关中与并州之间最重要的连接纽带。有了蒲津古桥,以后幽、并出产的食盐、煤炭、粮食、铁器等重要物资可以源源不断支援关中。
其实古代人一早就意识到了蒲坂城的重要性,这里自古即有通衢大道可以西至长安,北达幽燕,处于山东和河北进入关中的锁钥位置,是卫长安、保三晋的关键所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秦公子鍼出奔晋时,曾于此地造舟相连成桥渡河而过。
战国时,秦昭襄王为统一大业曾两次造桥于此。
其后的东魏高欢、西魏宇文秦、定关中的汉高祖刘邦、西征马超的魏武帝曹操以及隋文王杨坚、唐太宗李世民等历代皇帝都曾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这里修建浮桥以兴师济渡。
魏晋时期,蒲津桥已由临时性的舟式浮桥渐渐发展成了固定性的竹缆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