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001 一块碎银引起的疑案

    扬州千载繁华景,移在西湖嘴上头。

    这是明初大学士邱浚路过淮安府山阳县河下村时,看到河下繁华昌盛,有感而发作的一首诗,然而,诗中的西湖并不是杭州的西湖,而是山阳县城西闻思寺前面的湖,原名叫管家湖,百姓觉得名字有点俗,就简称西湖。

    西湖的由来和河下有些相似,河下原来还有一个名字叫满蒲,古人认为河下与河北分隔大江两岸,本称为河南才对,但地势北高南低,就有河下的名称。

    满蒲和河下,一个俗称一个官称并存多年,到后来就剩下河下。

    河下的繁荣昌隆和两件事分不开,漕运和淮盐。

    所谓漕运,就是的用水道运输,在古代,南北交通、物资交流主要靠大运河,明朝年间,别的不说,光是粮食,每年就向北方输送高达五百万石,河下处于西湖和大运河之间,是河道必经之处,南北物资均在这里集散。

    苏北沿海所产的盐统称为淮盐,产量和质量在大明都是首屈一指,朝廷特派的盐运使就进驻在河下,大批商人到这里投足盐业,就这样,河下就昌盛了起来。

    邱浚的诗,是写在明初,经过百余年的休养生息,到嘉靖年间,河下变得更加繁华,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