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章:恶性循环
响应黄家海外移民号召的寥寥无几。
崇祯九年,南直隶军情处配合“华夏大钱庄”在江南所有的县城都张贴了招工广告,以高于当地工钱两成的出价招募织工,可是应者寥寥。
后来逐渐增多,那是因为松江布的价格忽然下降三成,许多织布厂生产的松江布得不到一文利润还要倒贴。
黄胜早在六年前就有足够实力打垮还是采取作坊式生产松江布、丝绸的江南业主,为了不让太多老百姓失去工作故而没有这样做。
如今不需要瞻前顾后,因为所有的失业织工,黄家都能够接纳去海外安置,都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
江南有水运的便利,黄胜能够确保不让一个江南百姓饿死迁徙途中,大范围招商引资吸引劳动力来海外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
崇祯十年,江南粮食价格暴涨,更多的老百姓难以为继,选择移民海外的升斗小民暴增。
江南移民的整体素质强于内地,能写会算的人不少,因为江南的识字率是大明最高的存在。
黄家宣传队不仅仅面对升斗小民进行蛊惑,他们还邀请江南读书人座谈,送给他们世界地图,让他们能够拓宽视野。
渐渐地有童生和生员也开始拖家带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