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五章 相同的路不同的人
学校进行教导。
因此斐潜就想搞这样的一本册子出来,然后也并不需要徐庶啊或是蔡琰啊去教导,只需要找一两个普通学子,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就像是后世的三字经和千字文……
不过问题是斐潜根本不记得多少三字经又或是千字文的内容,更何况三字经和千字文里面有许多的东西并不适合汉代。
因为在三字经和千字文其中举例的好多事情都还没有生啊……
如果让蔡邕来编写,按照蔡邕的习惯,可能不知不觉当中就往高雅的方向走了,最后编纂出来了一本四不像,蔡琰无疑就是编纂这样的书籍最佳的人选了。
蔡琰眨眨眼,显然对于这个事情有了些兴趣:“师弟可是说蒙学之书?不是有《史籀篇》么?或者是《仓颉篇》、《爱历篇》、《博学篇》也可以啊,我父亲也写过一个《劝学篇》呢,还有《急就篇》也是不错,为何要新作一篇?”
这个……
斐潜在记忆里面搜寻了良久,对于蔡琰如数家珍一般的这些书籍都没有多少的印象,汉代的时候就有这么多启蒙的书籍了?
不过既然说了,斐潜便只能是一本正经的顺着往下去圈回来:“这些都是不错,但是均是族学蒙书,直接拿出来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