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看似平静的天启九年
工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无地流民虽说大幅度减少,但也出现了新的社会现象——用工荒。
马士英掌管的凤阳的税收再一次攀新高,甚至还有了凤阳商报,专门针对凤阳和整个大明的商业状况进行报道,还对大明的各类商人财富进行排名。
这也算是大明的福布斯了,但令人惊讶的是,天下最富有的商人里,除了三家是晋商,两家是徽商,一家是福建商人,竟然有五家是凤阳商人。
山东的官绅一体纳粮已经进入尾声,但其实也没多少官绅纳粮,因为袁可立为推行官绅纳粮,在朱由校的支持下,山东有一半的缙绅被治罪,或者打发到了塞外和西部。
在朱由校的强制作用下,大明西南不知不觉有了无数人才,据云贵川湖广等地巡抚上奏疏禀报说,现在新增的学校几乎比新增的田还多。
六部的职能开始逐渐扩大,以前的一部一尚书两侍郎已经满足不了国家机器的运转,但也发现官员开始不够用了,特别是能用的官员更缺。
很多士子或官员只会之乎者也,除了调去增加识字率外也没其他用处,朱由校想着是不是需要在皇家工程院、皇家科学院以及各类技术培训机构和国子监、翰林院等的基础上成立一个现代大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