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六十七章 大学士与兵部左侍郎视察津门

坏即便是放在二十一世纪也是一个难题,更别说当今的大明,在有限的资金成本和技术力量以及国民意识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为了不让当地的百姓因为这些重工业污染而付出生命的代价,朱由校只能让他们搬离故土,这是现在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黑漆漆的烟囱下是一排接着排的厂房与船坞,而船坞附近的海河却是已经是黑不溜秋的似乎谁往里面倒了墨水一般。

    但也正是这样污秽不堪的黑色海河里,却能听到数百年后才能的汽笛声,甚至能看见初具雏形的一艘蒸汽轮船正朝海河的出海口行去。

    这是大明的第二艘准备下水服役的蒸汽动力船,其体积和吃水量乃至于速度都要比“郑和号”更厉害,当然也还是没有突破真正实现全部铁甲化的桎梏。

    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和兵部左侍郎杨嗣昌此时就站在这艘蒸汽动力船的甲板上,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不用靠人力划桨的船只,心中自然也是感慨颇深。

    尤其是兵部左侍郎杨嗣昌,他与徐光启不同,对于自然科学涉猎不及徐光启这个西学先行者,因而现在的他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不停的摸摸这儿看看哪儿,甚至还向一旁的茅元仪请教起来:“止生(茅元仪字止生)啊,这船到底是靠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