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技艺传承
《道德经》五千言,在造纸术未出现的时代,就已经算是鸿篇巨制,可就是这样的巨著,它的篇幅也不及后世网文的一个章节。
从汉朝之前的四言赋,到唐诗的五言七律,再到宋词元曲,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成本的降低,最终发展到了动辄几十万字的明清小说。
这种文化形式的发展变化,其实是与记载文字的载体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的。
在竹简刻字的年代,人们恨不得一个字能够去代表许多种含义,之所以如此,其实就只是基于一种成本与传播的考虑。
既然身为圣贤,难道他们会不清楚即使表述清晰,都依然会存在诸多误解,更何况这种一字多译的情况。
眼见有此弊端,却无法改善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成本的关系。
现在颜文廷亲见一本高达数十万字的话本,其成本价仅为二百文,这如何会不让他的内心狂喜。
只要想一下,他蒙发就学时,为了能够节约纸张,只能在沙土上练字的情形,就让他唏嘘不已。
“闻爵,这样的技艺,可否传播开去?”颜文廷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厚着脸皮请求闻将此技艺广播天下。
“哈哈哈~~~”闻闻言不由的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