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五章 建州之源

 汉武帝建元三年,闽越北击东瓯,武帝发会稽郡兵渡海往救。汉兵未至,闽越已退兵。东瓯王请求举国内迁,武帝将其人口安置于长江、淮河之闲。建元六年,闽越王郢反,汉发兵灭闽越,立无诸之孙繇君丑为粤繇王,又立郢之弟余善为东越王。元鼎六年,东越王余善反。元封元年,汉兵平定东越,迁其部众于江淮闲。

    汉武帝元封五年,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除京师附近七郡外,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察该区境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十三个刺史部中,其中十一部采用了上古州名,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幽州、并州,并改其中的梁州为益州,雍州为凉州,另外有朔方刺史部、交趾刺史部,共称十三刺史部。

    闽地空虚,有逃遁山谷的闽越遗民复出,故于东冶旧地设一侯官驻军镇之,远属会稽南部都尉管辖。昭帝时因闽越遗民相聚渐多,立冶县。东汉初属改冶县为东侯官都尉。东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军事、行政、民政等大权,位于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郡下设置县。东汉汉献帝建安元年,会稽太守孙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