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帝有恙?
书的学者、思想家,而不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因此他的一些主张实在不合时宜。
在当时,明朝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但刘宗周认为“今天下非无才之患,而无本心之患”,因此主张“治心”是解救时艰的根本。他要求崇祯“明圣学以端治本”、“躬圣学以建治要”、“崇圣学以需治化”。
只要有些眼光的人,都不难看出,都火烧屁股了,还让皇帝去明圣学以端治本。这是非常迂腐的想法。
在关于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争论中。刘宗周的主张更暴露出当时儒学已经缺乏应变能力。崇祯帝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打算用汤若望制造火器,希望利用西洋的先进技术,解决内忧外患问题。
如果崇祯此举能顺利进行,也许明代还能挣扎几年,甚至明代的历史都要重写。但是,刘宗周坚决反对重用汤若望。更坚决反对制造火器。
他说“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他把汤若望看成异端之人。请崇祯“放还本国,以永绝异端之根。”他坚持“仁义”说,反对革新兵器。
刘宗周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