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东南亚独立运动的兴起(2)

的两个变数,却在中国和美国同时出现了。

    首先是中国,1952年后,李润石主席重新回到一把手的位置上,到一九五五年,此时的新中国建国已有整整十八年之久。

    十八年面临着一大问题:过去十八年里,由于政府极其重视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知识青年。知识青年诞生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国家工业化进步的速度。

    “失业”成为了工业化中的新中国头痛的一个大难题。在另一个位面,新中国同样也建国后的第十八个年头。面临了相似的情况。此时的中国,人口已高达六亿八万,而面临失业危机的学生,却达到2000万之多。类似的问题,苏联也曾遇到过,而这个位面。苏联没有经历二战,没有足足损失三千万到四千万的人口,前几年也同样爆发过知识青年培养过多,无法提供足够多就业岗位的压力。

    斯大林的解决办法是,进行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数十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比如一直让斯大林担心不已的远东地区。就是苏联垦荒开发的重点。真实历史是在1954年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也只能学苏联,发动著名的上山下乡运动了。而这个位面,新中国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