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二章 经筵 (下)
拳道:“启禀官家,微臣的看法是,周公为武王祈福,作册文藏于金縢之中,史上确有其事,然《尚书.金縢》一文,系后人之作无误!”
这话稍有点绕,众人想一下才明白,不禁暗暗佩服,这小子确有急智,这样说确实可以两全其美,只是,你得给出理由啊!堂堂状元不能信口胡咧啊。
“哦?”听了这个说法,赵祯也是眼前一亮,对相公们笑道:“今日真是大开眼界啊,又冒出第三种说法了。”
众相公置身事外,不惹是非,自然乐得轻松,闻言笑道:“今年的经筵最有意思。”
“咱们且听听,他有何道理。”赵祯说着望向陈恪道:“状元郎,得拿出真才实学啊,寡人可不喜欢东方朔。”
“臣自有实据。”陈恪朗声道:“先说其为何系后人之作,因《尚书.金縢》中谓:‘公乃作诗以贻王,名之曰 ‘鸱鸮’。这首诗保存在《诗经》中,然《孟子.公孙丑》,引孔子曰:‘作此诗者,其知道乎?’显然孔孟都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可见《尚书.金縢》一文出现的时间,定然晚于孟子,也就是最早战国时期。”
此言一出,众臣无不恍然,是啊,如此明显的漏洞,我们怎么就忽略了呢?
他们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