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严其考法
党评议,而不愿深究其人,所举必皆饱读之士。然引经据典,口舌不焦,使任实事,其实无用。今新法,即郡县吏亦皆朝廷选用,皆从察举。则吾等恐无出头之日矣!”
这话终于说到点子上了。在这个时代,庶族、寒门并非没有仕官之途,但一般情况下察举是察举不到他们头上的,必须由地方官自主征辟,从小吏做起。一方面不算正式公务员编制,另方面玻璃天花板就高悬在上方。毛玠说了,自己就是这么起家的,可是如今国家把手伸得太长,就连郡县小吏都必须经过选部任命,若按陈群的建议。得由各郡中正向选部推荐。中正官既然为本籍人士,品评人物的时候,肯定会受到地方舆论的影响,地方上习惯把世家出身、精研经学的称为清流,认为高贵。把庶族出身,被迫只想靠法律、实务起家的人称为浊流,认为低贱,如此一来,中正官必然推荐的全是清流,浊流就连小吏都做不上啦。
问题是满朝都为经学或者文学之士,就没几个具备实务能力的,这国家怎么可能搞得好?
毛玠指出了九品官人法的重大弊病。当然跟是勋对曹操所言还有差距——因为大庭广众之下,他不能明着说:这方案对世家太过有利,老子是庶族。老子不干!
但这已经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