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投刺自荐
听生,所以孝廉、茂才之类肯定无份。他能做官,完全是乱世所造成的特例。
但在完善的科举制度下,只要他天赋尚可,虚心向学。就有可能通过正规途径出仕为官——家里穷又怎么了?唐宋以后满地私塾。只要有心。光靠偷听就能学到不少知识(当然太穷还是算了吧),然后去参加科举考试,便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当然啦,理论如此,实际上可能性仍然很低,再加上刘备又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
还是以麋竺举例更为允当,麋家有钱,但是无势。他之出仕,估计是靠着给陶谦的军费资助,而即便如此,也还在正规编制之外,直到进入刘备集团,才正经有了官身——若非乱世,恐怕连这条道儿都走不通。但既然有钱,在印刷术大行以后,想要搜罗些典籍,找些饱学宿儒来授课便不为难。真要考中了进士,必可一步登天。
察举制度下。九品中正制度下,这种可能性几乎等于零,即便再有钱也举不了孝廉,贿选都没用——身家太低,除非伪造身份,否则无人搭理。
科举制度,一说形之于隋,一说成之于唐,就是勋的认识,还是以唐朝说更为靠谱一点儿。唐代的考试制度与隋代的考试制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士人不必通过地方荐举,而可投刺自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