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六十六章

坦克,而且还要具有支援战场上步兵单位的能力。这些指标在当时显得有些苛刻,实话说那年头美军装备的主力坦克,恐怕都达不到这种火力要求,这在朝鲜战场上是得到了实战验证的。想要打穿苏军最新的坦克装甲,穿甲能力就不能少于两百五十毫米,这个指标直到五十年代,也只有有限的几款大口径加农炮在近距离轰击时才能达到。这种被严格限制重量的小车,显然是不可能搭载这一类大炮的。

    不过武器设计师阿里斯.查莫斯还是想出了办法,他把目光放在了大口径无后坐力炮上。在相同口径的火炮族群里,无后坐力炮的重量是最轻的,而弹药的威力却并不会因此而降低。

    美军在五十年代中期刚研发出的106毫米M40型无后坐力炮,就是为了对付苏联的坦克而制造的。这种大口径无后坐力炮拥有相当可观的穿甲能力,当它使用美国生产的M344A1型HEAT(高爆破甲弹)时,穿深达到了惊人的七百毫米,而有效射程也提高到了一千三百米。

    这种火炮的唯一缺点就是射速比较慢,训练有素的射击小组也只能维持每分钟一发的射速,这意味着在危险的反坦克作战中,这种火炮往往只有一次射击机会。M50的设计师阿里斯.查莫斯用一个看上去很笨的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