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各自的盘算
。
杨致与赵启的一番恳谈,实质性的意义在于相互摊牌表明了态度。就可信度与执行度而言,完全取决于赵启,能赶上前世所谓的君子协议就不错了。
该说的都说清楚了,二人都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平日强作温情脉脉,笑里藏刀的你来我往,其实大家都累。相对无话之后,天色已近午时。可一旦揭下了那层遮羞布,难免感觉索然无趣,是以也就没了共进午餐、把酒言欢的心思。
赵启与金子善前脚刚走,杨致后脚就将常三叫进了书房。
常三自武成二十五年就在山东被杨致收服做了亲卫,后又被带至长安,负责护卫侯府家眷,至今已近七年。一直忠心耿耿,尽心尽责,深得杨致信任。
杨致言简意赅的将今日与赵启密谈的内容说了个大概,挑明了道:“常兄,凭心而论,皇帝对我的忌惮与担忧不无道理,未必会让我统军灭楚。但不管他用不用我,我辞官归乡的心意已决。此去信阳路途遥远,皇帝恐怕很难如约守信放我走,别人也不见得不会动什么歪脑筋,所以必须早作安排。”
作为心腹亲卫,常三对杨致的实力了如指掌。这些年来,对杨致与往来侯府的王侯将相斗智斗勇,都看了个清爽。真真切切的感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