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有大用的账簿
。
杨致进宫递交辞呈的第二天,皇帝果然接连颁下数道圣旨。
讨虏大将军曾英明晋爵二等公,荫其一子封侯。朔方边军仍由其节制。骁骑将军肖刚、郭锐赐封三等候,统领精骑一万、步军两万,于乌海择址筑城驻守。净州偏将凌开阳晋升骁骑将军,赐封三等候,统领精骑一万、步军一万,于净州择址筑城驻守。
耿超追封晋爵二等公,李为追封晋爵三等公,杨耀追封晋爵二等公,尽皆恩荫一子封侯。为三人制立金身塑像,供奉于忠烈祠,永享香火祭祀。
皇帝对于三千余名突厥俘虏的处置,据说完全是“圣心独裁”,略显变态:四十岁以下女子,尽皆发配至军中为奴。五十岁以下男子,尽皆“净身去势”,与其余俘虏一齐放归突厥。
说来其实也不难理解。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两国大战,死伤二十余万人,大夏固然元气大伤,突厥更是损失惨重。刚刚放下刀枪,就要摈弃仇恨、握手言和,绝无可能。想让突厥俘虏衷心皈伏,更是痴人说梦。朔方边军回京献俘,除了耀武扬威、彰显战果,还要给朝野上下一个泄愤解恨的交代。此战俘获的大多是突厥的王公贵族,在突厥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索力一死,大漠势必陷入诸部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