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林梓晴的第一个主意
。
转眼就到了农历十一月,天气变得很冷,古镇上的老人们闲着的时候就手里拿着个烤火笼,拿条板凳门前庭院里取暖,晒太阳。烤火笼,这也是曾经留存在林梓晴儿时记忆里的一份温暖。
火笼,古人又称之为“穹笼”。火笼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有沈约的《咏竹火笼诗》为证,其中写道:“覆持鸳鸯被,百和吐氛氲。忽为纤手用,岁暮待罗裙。”旧时闽西北山区遇严寒节令,人们生活拮据,无力添置更多的御寒衣服,全靠烤火笼取暖。或提在手上,或夹于双腿,或放在地上烘脚保暖。
火笼还曾是婚礼上的必备品。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准备一个火笼,里面放两包炭。由儿子送女儿出门,再拿回一包炭。意思是,女儿把自己家的火种带到了男方家里。手艺好的篾匠师傅还能在外壳上编上一些诸如“年年有余”、“风调雨顺”、“白头偕老”、“恩恩爱爱”之类的吉祥话,以图吉利。
今年这个月没有下雪,往年也会有在过完年的时候突然就下一点小雪,小孩子们也就没了可以打雪仗,吃溜溜冰的机会。
林文山从竹制品厂辞工回家,谭丽蓉也早因为天气冷不做仙草冻了,没有上街去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