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年真实的人口状况(转载)
。又“(阎)柔所统乌丸万余落,悉徙其族居中国”,曹操分南匈奴三万余落为五部,使分居于并州,又“令(张)既之武都,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今陕西武功东)、天水(今甘肃甘谷东)界”等。据晋武帝泰始年间,侍御史郭钦在提出徙戎主张时所说:“魏初人寡,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和魏时“边郡新附,多无户名”等记载,曹魏统治下的北部中国少数族内迁数字,估计应在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至于南方,散居于益州南部的南中各少数族,其分布地区占蜀领土一半以上。分布地区遍及东吴南北广大领域的山越,人数更多。陆逊、诸葛恪进攻丹阳山越,各“得精卒数万人”,贺齐征服建安、丹阳山越,先后降汉兴、余汗6.2万户及黟、歙4万户;即逾户10万。三国时期少数族的全部户口,估计不会少于政府州县编户的四分之一,即36.7万余户,191.8万余口。
经重新估算而得的三国末期户口,为680.1万余户,3,798.6万余口,几为《通典》所记数字的五倍。其户与口分别为东汉永寿三年(157年)的63.6%及67.2%,其中蜀汉户口为近139万,人口六百多万(占总人口大约20%)。
三国时期户口的减耗。当代人即作出了夸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