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章 老师来访
富庶之地,看到唐行只是三五个月就更上一层楼,感觉神异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徐元佐眼里,这却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仁寿堂包揽赋税,粮柜就设在唐行。所有人要纳粮,就得来唐行。稍远些的地方当天无法往返,就造成了留宿经济。村里人出趟远门不方便,多少要带点土产,于是又刺激了商品经济。
以前农家缴税,各种愁云惨淡,仁寿堂却是以商税弥补了一部分难收的农税。虽然让小商人承担了更多负累,但是农民却缓了口气。也能够添置一些家庭用品。因此又反哺了小商人的生活。
这些链条环环相扣,构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剪影。在封闭的小环境中,效果格外明显。
郑岳坐在小轿里,随着轿夫的起伏而晃悠。他透过轿窗。看到一块块放满了水的好田,知道这是插秧的前奏,心中也是颇为欣喜。轿子走得慢,远处风光几乎不动。郑岳看了一阵又眯睡一会儿,再看时眼前已经是桑林棉花。甚至占用了良田。
虽然不通农务,郑岳也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国朝之初,百废待兴,大明真个是一穷二白从零开始,衣食住行什么都缺。所以太祖皇帝才将休养生息放在首位,非但劝农稼穑,也规定了棉麻桑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