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零八 踏青会
这些白银只有少部分进入了流通领域,绝大部分进入了银窖。
“最简单的生意,莫过于置办织机,雇佣织妇。开个织坊。”徐元佐道。历史书中将万历时期的松江描写成家家户户织机声响,苏州更是半城的织坊林立。然而现在这个时候,远没有达到二十年后的规模,正是入场的好时机。
众老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是又表示太过于费心。
徐元佐不知道办个织坊有什么好费心的,只好继续道:“再不然,就是投资海贸。一艘大海船备全货要上万两乃至两万两银子,跑出去一趟回来能得十倍之利,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风险太大。”众人纷纷摇头:“若是漂没,便是血本无归了。”
“风险”一词正是明人因为海贸发明的俚语。可惜他们接受了“风险”。但是不能接受风险。
——开厂觉得烦,投资又没安全感……
“要不大家把银子存到我家柜上,按期分红,如何?”徐元佐笑道。
众人又纷纷笑骂徐元佐“狡猾”,把生意做到这里来了。
徐元佐倒不是开玩笑。虽然他一会儿说“照旧放款”,一会儿又宣称要减少贷款,但他终究是个商人,各种烟雾弹都掩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