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 不知不觉地传承
把意义相近的词归到一起统一进行解释,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是古代儒家弟子学习古文的重要参考书。(训诂就是解释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
*********
儒家文化在封建时代居于主导地位,《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都无法比拟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十三经》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他们在解决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立、民风民俗的导向等重大问题时,同样以儒家经典作为依据。儒家经典对社会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出现了“五经”之说,即《诗》、《书》、《礼》、《易》《春秋》,到了唐代,逐渐有了“九经”之说,即《诗》、《书》、《易》,“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到了唐文宗时期,在九经之外又加上了汉代后期已列入“经”的《论语》和《孝经》,增补《尔雅》构成“十二经”。宋仁宗时期,再增加《孟子》,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儒家十三经”。
太史公司马迁有一次与上大夫壶遂在讨论孔子编写《春秋》的精神时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