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自序
本是继承胡适考证派的衣钵。考证一词,看似科学严谨,但放在《红楼梦》研究上,实则荒唐。因为《红楼梦》是“真事隐”,是“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失落无考”,还故意写得草蛇灰线、遮遮掩掩,在当时又被列为禁书,又怎会明明白白告诉你作者就叫曹雪芹?
可百年来红学家还是煞有其事地“考证”到底,胡适写了个《红楼梦考证》,此书是考证派开山之作;周汝昌写了煌煌巨作《红楼梦新证》,还为“曹雪芹”做传;刘心武干脆围绕曹家来了个“原型考证”。蔡元培先生的《红楼梦索隐》被当做“猜笨谜”,胡适先生以西方的学术精神来考证红楼梦,实为“一本正经地胡说”。事实上在资料缺失,史料不足的情况下,你再有科学的考证方法,也考证不出所以然来。那还不如学蔡元培先生,细细地品味原著,从的字里行间来感悟作者的笔意,体会作品的中心意图。也就是刘心武先生说的“文本细读”。至于你从文本里感到的是什么,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起码胜过红学家给你灌输的所谓标准答案。
本人不是专业的红学研究者,多年来只是细读红楼文字,辅以各个版本的红楼批语,读得多了,隐隐约约感悟到了与红学家解读的不一样的红楼梦。本书就是透过“假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