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影射之谜:红颜薄命、英雄气短 上
的时间节点,她是死于八月。问我怎么知道的?贾宝玉说的,批书人点出来的。同样是《芙蓉诔》:
维太平不易之元,〖庚双夹:年便奇。〗蓉桂竞芳之月,〖庚双夹:是八月。〗无可奈何之日。
贾宝玉用诗一般的语言跟读者打哑谜,但被批书人点破,晴雯死于八月。语言写得很美,但却是凄美,什么“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绝不是什么风花雪月、********的文字,而暗含了作者悲苦的心情。
熊延弼呢?前面说了“(天启)五年八月,弃市”。天启五年,大明朝已经风雨飘摇,想要维持太平,已经不容易了。“太平不易之元”——不是说太平盛世千年不变,而是想要太平已经不可能了。不易,表面上是“不变”,其实是“不容易、不可能”的意思。熊延弼被杀的那天,绝对是大明上下的“无可奈何之日”,从此辽阳失守,建州女金彻底做大做强。令人徒呼奈何啊。
当然这只是对晴雯和熊延弼的一些细枝末节的对比分析,以此乃证明他们的影射关系,当然不能服众,有生搬硬套、刻意对号入座之嫌。探讨人物影射,最关键的是要对比两者的性格、命运,以及生平重大事件,或者是众所周知的典型性的符号、标志、特征等。这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