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粮草转运使
至少需六万石,都是由邻道州县官府负责筹集,大的州县或许能筹集不少,但对一些小县来说,恐怕就没多少积粮了,眼下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更难的却是转运,至少调集两万民壮转运,虽说颍州不远,又有河流可堪利用,路上免不了还要有所损耗。”姚波分析道。
李奕不耐烦地摆摆手道:“说重点。”
姚波连忙道:“其实民间并不缺粮,只是总有商贾囤集居奇罢了。在下的意思是,以朝廷的名义,向各地州县的粮商借粮,只要商贾肯借,在下敢保,曹帅即便将凤阳围上一年半载的,也不用担心挨饿。”
“那依你看,商贾肯借吗?”李奕问道。
那许忠插话道:“朝廷向商贾借粮?姚老弟别说笑了,商贾们要是相信朝廷会好借好还,那就是太阳从西边出了。别说‘借’字,你要是用刀逼粮商们交出粮食,他们反倒会觉得理所当然哩”
许忠是实话实话,商人的身份在此时确实尴尬,一方面他们通过买卖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可另一方面又没有相应的政治地位,对于普通百姓可能是高人一等,可对于大明官员而言不过是一群臭铜商罢了,一旦有需要他们不介意举起手里的屠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