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人神共愤
挑水、种菜、种地、砍柴、烧火做饭菜等,主持安排一休挑水,许诺他一旦装满寺中的大水缸,即可结束苦行生活。
一休听闻欢喜,天未亮即刻去挑水,挑水至三更,水缸却从未满过,原来寺庙离水源有数里路。一休遂放弃挑水装满水缸的念头,借故道远,一日只挑两担水。
主持遂写信给一休父亲,言:水源虽远,但磨人心志。如今一休懒惰,众弟子没水喝也罢了,但自身有洁癖,平日沐浴一日三次,如今一日仅能冲一次,长此以往,还要不要让人做主持?
一休父亲读信后心慌意乱,犬子乃替皇子出家,关系到天皇的颜面,此事非同小可,解决犬子问题迫在眉睫,无奈日理万机,脱不开身。于是呼,其父让一休二姐远渡重洋来到大唐修水渠,将水源引至明光寺所在的山脚下。
水渠的修成,不但解决了寺庙的用水困难,同时宣告一休的苦行生活也结束了。更重要的是解决了附近山民长途搬运生活用水的困难,山民纷纷上寺庙感谢一休。
主持自己要求面壁三个月,出家人不打逛言,他不应将洗脚三日一次,说成沐浴一日三次。
不久,一休开始三年的闭关修行。各类劳作外缘均通身放下,一心参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