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走向淮安
几万人的队伍,人车混杂,在翻山越岭的官道上蜿蜒而行,犹如一条臃肿的巨蟒,站在队首,一眼望不到队尾。在起初的两天里,当行走至山林茂密处时,不时有人趁清兵不备,从队列中窜出,一头扎进路边的草丛树林中,不管不顾的逃跑,意图不去徐州。对这些人,王欢很理解,这多半就是扬州附近的本地兵家属,故土难舍,宁愿冒险逃走,也不愿离开家园,这时代的人都有一种故乡观念,哪怕自己家再穷再破,也不会弃之而去,做背井离乡的难民。除非像崇祯年间的SXHN那样,碰上大旱灾,没法活下去了,才会流窜他乡。
每当碰上这样的情况,游弋在队伍两侧的清军骑兵只要发现了,立刻厉声高呼,拍马赶上,人的腿无论怎么跑,都跑不过四条腿的马,清兵们也不久追,只要进入弓箭射程,立刻一箭射去,几乎箭无虚发,然后慢慢过去,割了首级回来,挂在高杆上示众,这样的高杆人头挂了十几个之后,逃跑的情况才慢慢少了下来。
而只要发生了逃跑的营,当天的食物供应立马减半,发生第二起逃跑的,全队连坐,伍长、队长鞭击二十,其他九户鞭击三十。这种马鞭可不是一般的马鞭,是带刺的长马鞭,用来驯服烈马用的,抽在人身上,一鞭就是一块肉,二十鞭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