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禁欲
亲和力很大,所以在灰吹过程中不易被氧化沉淀。为了除去碲,16世纪末期的欧洲,通常在除铋后往熔池中加入富铅,使碲的浓度降低后再继续灰吹。也就是进行第三阶段的延长工作,再两次加净铅灰吹后,可使约三分之一的碲氧化挥发,三分之二的碲氧化进入渣中,残余的微量碲则留于银液之中。
还有最后的氧化铅。PbO液也能溶解少量的银(根据『科尔梅伊尔实验』,PbO中可溶解3%~6%的银)和氧化亚银(氧化亚银不稳定,在150℃时即完全离解。但它与PbO组成合金时则变得相当稳定),从而降低银的回收率。但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延长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提取银,降低氧化铅引起的损耗。
原理大概就是这样。
关键是如何依靠手头现有的设备和材料,进行银矿废渣的二次和三次再提炼。
19世纪早期的电炉灰吹法那是别想了。
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轮盘式灰吹法也根本做不到。
甚至16世纪中期的高筒灰吹炉在如今的条件下,都很难实现。
比较一番,只有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早期覆包式灰吹炉勉强能够再现。
一边回忆着脑海中炉体的形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