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后续2
有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意味的义军中层;周淮安也总算是在只言片语的信息收集当中,补全了大部分义军军队架构的印象和大致轮廓。
比如黄巢的大军虽然起于河南大旱的饥民,但因为南下过程当中屡战屡复的经验教训,因为在军制上吸收了相当程度被击溃的官军旧属,而呈现出比较规范和整齐的建制来。
现如今,虽然各部农民起义军的规模大小不一,但一旦投入黄巢麾下之后,都是按照唐朝官军“营、团、旅、队、火”的旧制来编成和使用的;无论多寡都是若干营则成一军序,若干军序则归为一翼,择其兵强者为军主、翼率。
因此,义军声势最胜时曾经号称七翼到十一翼之众,而遍地都是揭竿而起的响应之徒,时称“海内义军都统”“百万义兵都统”;但是经过自北而南这一路的转战的损失和叛逃、分裂之后,可以说是力量衰减和更替的是非厉害。
尤其是损失惨重的大庾岭之战,足足数十位义军将领见势不妙,而率部投献镇海节度使高骈;事实上,最后得以追随黄巢南下夺取广州的,只剩下左、中、后三翼,十几个大小军序的旗号而已。
而比较精锐的部分,则是依照藩镇旧例专门别设为“xx都”,其中定额不等但介于营团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