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54、大礼仪之争,仇人之子

难为国,时称救时宰相,若非······桓相,国朝焉能享今日之太平?」
    「甲胄、兵戈之事,虽是属实,但造反之论,就是虚言了。
    「地方豪强,尚有家丁护院,桓相为国劳心,得罪的官员、列侯数不胜数,倘若没有家丁保护······,桓相下场可想而知。」
    次辅王敏和礼部尚书孟度,都是人精,在看到徐氏皇族对桓师登发难后,连犹豫都没有,立即开口维护起了桓师登。
    他们避重就轻,一言一语,轻松就瓦解了徐氏皇族对桓师登安上的一桩桩罪名。
    不过··.···。
    说完这些话后,他们并未掉以轻心,认为「桓师登」在这些辩护词下,就能自此安稳了。
    说到底。
    党争之时,互相泼的脏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执政的裁判偏向于谁,谁才能在这一场场斗争中获胜······。
    以前执政的裁判是李太后、广文帝,后来随着时局演变,桓师登成了那一个说话声大的人。
    但今日,却不同。
    有了徐行这一修士的介入,孝昌帝和徐行,这两人,才是真正决定党争谁胜谁负的裁判。
    孝昌帝的底气来源于徐行这个修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