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统收统发
。
经过几天的调查研究,夏云桐对台湾的军事力量有了初步认识,岛上共有三股官方武装:
最初主要是靠绿营承担防务,这是国家的标准武装,为了防止本地人搞“台.独”,官兵都是从大陆轮班调换,因此被称作“班兵”。
自从同治八年(1869)台湾绿营实施“裁兵加饷”的政策后,戍台一万四千余名班兵,骤降至七千余名,其战斗力之差跟大陆的绿营一样,早已腐烂不堪,营官数月仅下教场三四次,兵丁以鼓噪为能,台湾瘴疠传染病极多,官兵们借口吸烟以避瘴毒,大部分甚至都无法出操训练,战斗力当然无从谈起。
除了绿营,还有所谓防军,是类似于湘军,招募来的地方勇丁,人数多达一万六千,还在使用前膛的鸟枪,以及大刀、长矛、弓箭,其落后可见一斑。但比起绿营来,好歹还算一股武装力量,能够镇压一下老百姓。
一万六千人有一半在府城周边,其中北郊的麒麟营有五千人,将领是总兵张其光,周懋琦的同党。
最后一支部队是招募的熟番军队,仿照四川屯练制度组织的“番屯军”,这其实是原住民部队。
台湾原住民种类极多,被统称为“番”,与官方文化的“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