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第五百六十四
1937年,抗日战争面爆发,日寇肆虐,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学子于风雨之中辞却五朝宫阙,长途跋涉至西南边陲一角寄托教育之精神。宛若一盏明灯高挂西南方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学脉。于阴晦风雨中传承弘扬,于动荡不安、风雪交加里生生不息。
西南联大自1937年长沙建校到1946年以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的复原而告终,在历史的舞台上落下了华丽的帷幕,虽存九载却被称为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
对西南联大研究了十年之久的约翰·依色雷尔教授曾感慨的说道:“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思的一所大学,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保存了最完好的教育方式,培养了最优秀的人才,最值得人们研究。”最有意思,仅存九载,却光芒万丈,历史长河璀璨夺目的明珠。最艰苦,破衣蔽体,糙米果腹,以茅屋为校舍,以破庙为教室。就连大家汪曾祺也曾在他的散文里写道“土墙上开了几个方洞,方洞上竖了几根不去皮的树棍,便是窗户。挨着土墙排了一列双人木床,一边十张,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桌椅是没有的。两个装肥皂的大箱子,既是书桌,也是衣柜……”
如此之恶劣的环境,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