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35年前,当她带着她一箱子的书和不多的几件衣服漂洋过海去那个彼时遥远而陌生的国度时,她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自己是如何满怀着对知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即将去往哲学发源地的欧洲,去往那个诞生了自由、平等、博爱(注1)的民主的摇篮——巴黎。
她知道自己即将无限地接近真理的天堂,即将彻底地拥抱知识的海洋,但是她并不知道,她会在一次假期出游时在异国的小城邂逅下半生的幸福,并且因此失去上半生的全部。
在那个年代,大爱和小爱时常是冲突的;对国家的爱和个人的幸福也时常是冲突的,做为公派留学的“国家栋梁”,滞留不归的严重程度接近于“叛国”。当她选择了嫁给外籍先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失去了归国的资格。
二十年几后,政策越来越开放,她的几本著作的中译版陆续在国内出版,陆陆续续开始有一些国内的出版社和学术机构请她回国参加各种学术研讨,她从最初的欣喜若狂,到现在逐渐习惯,然而,即使她近十年来已经往返中国好几次,她所到之处,无论是久未谋面的亲人,还是邀她回国的机构乃至她的读者们,人们对她热情又周到,然而谁也无法追回错失的时光,太久的分别造成的隔阂与陌生提醒着她,无论是他们来说,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