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七章 龙兴之地

打出了一大堆的大字报广告进行公告招募,职责待遇也写的明白,这样的条件和待遇当地以前是没有的,也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事哟。

    所以就出现了一传十,十传百,传的吉林省城内街言巷议,路人皆知,家谕户晓,前来应征者接踵而来,络绎不绝,在梦起的新商铺前形成了一道巨大的人流浪潮,头伯他们全忙碌起来。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的全国各地百姓,生活日趋沉重坚难,生活压力极大,有些地方更是各种灾荒连年不断,从而不得不去外地求生求活;而当时最好的去处就是大关东东北地区,那里有无尽的沉睡沃野,山林物产丰富,野果野食处处,夏秋采食就得全年可活,东北大地沃野千里,有地无人,无数逃荒人流,开始涌向仍就广阔无边的大东北地区,到那年月最肥沃富饶之地求生求活。

    当时清廷同样也开始要求东北各地官署,接收难民开垦土地。顺治十年还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鼓励关内民众到东北垦荒种地。对招徕的移民月给口粮、种籽和牲畜。与此同时,设置了管理移民的地方政治机构,吉林省城也就移民越来越多,越来越众,成为大城。

    而在康熙七年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之说,担心关内人口大量迁入会损害当地满族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