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庙堂(七)
李承之笑了,“我可是肯定会支持相公的。”
因为今天的另一个议题,是要讨论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
工业化,才是财富的来源。
行商最富,这是过去人们所知道的。
务农只能靠缓缓积累,还要靠天吃饭,出门行商发家致富则是最快的。
而做工发家,这对很多人来说,很难想象。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见识包下几条矿坑的冶户庄头——徐州的三十六坑,总计四五十家,管着数千匠人,三十年前,家家都是万贯资财。
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所见过的工匠,都是打造农具菜刀的铁匠,或是修屋箍桶的木匠,虽不算贫困,但也不会大富大贵。
可自从西北有了棉纺织之后,开办工坊就成了时兴的潮流,只要双眼不瞎,就知道一间运作顺畅的工坊,能有多赚钱。
一座拥有三台蒸汽磨机的磨坊,其所缴纳的正税,抵得上一个下县十分之一的税赋。
而李承之家新近投产的肥皂厂——不是那种将皂角捣碎研磨,再加上香精,所和成的肥皂团,而是真正用最新的化学法制作的肥皂,向自然学会——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仿佛金山银水,其缴纳的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