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二百零九节 货币的信用

许久,过去广州偶然也见。虽说在本地行用不开,可是在琼州可是畅行无阻多年了,亦未听说变成一张废纸之事城里去过临高做生意的人可不少您老肯定听说过。”

    何掌柜倒也的确听不少茶客说起过“澳洲流通券”的事情,不过那时候只是作为一桩奇闻轶事来听,没想过有朝一日澳洲人会在广州也用。说起来的确没有人说流通券有问题当初去做买卖的人,虽然去得时候都得把银子换成流通券,但是走得时候要再换银子也从没听说有什么为难的。他有些被说动了,不觉微微头。

    “再者说了,我们这样的小买卖人,能摸到多少银子?一天忙到头,除了能落些散碎银子,收到的还不是各式各样的铜钱您说说,这铜钱又能比澳洲人的辅币券值钱到哪里去?”

    这话却是很要紧。大明虽没“劣币驱逐良币”这样的说法,但是市场上这一规律已然是有效的。大家拿出来花用的铜钱,几乎全是又薄又轻,掉到地上甚至会一摔两半的劣币,很少能见到分量足的好钱。

    要说这种铜钱有什么价值可言,不如说多年来大家用制钱已经习以为常说形成的信用大家都认可它是一种“钱”。

    不论是张毓还是何掌柜,都不懂货币的定义,但是这些简单的道理也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