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推倒王熙凤(九)
问题。”贾宝玉慨然道:“大哥仔细想想,凡是儒家的改革,为国为民不假,都想回到史前的那个大同社会,不过再先进的思想家、改革家,最终的根本希望,都是要求君主贤明,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的目的就可以达到了。譬如那个贾谊,千方百计为民请命,但自始至终忽略了高层,要知道这个社会是有阶级的,有阶级就有压迫,有阶级就有剥削,有阶级就有最大的不平等,而大同社会,是没有阶级的,也就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单说王安石的青苗法,以及历朝历代的社仓、义仓,对百姓是好的,然而呢?倘若由官家来管,自私自利,人民得不到好处,倘若由人民来管,地主豪绅又会趁机剥削……再说科举制度,开始官员选拔是世袭罔替,而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袭罔替和九品中正是要不得的,个中缺陷不消细说,科举制度,自隋唐以来,盛兴已久,然而科举制度有明显的两个弊端,第一,学而无用,对老百姓你要去讲那些大道理吗?第二,只是一日之短长,用人的第一标准是德行,有才的人德行一定好吗?”
“江南一次会试,考生竟有两万多人……再说赋税劳役之法,重农抑商……资金和生产力发展不起来,封建是以武力主义维持社会的,想要富国强兵,唯有一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