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忠嗣的奏折(一)
定方、闻喜县公裴行俭那样的名将。
而朝廷与政事堂宰相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顾不着什么年纪轻,官阶高,难以升赏这样的事了。政事堂与吏部效率这次出奇的快,拟出章程后授予王忠嗣从三品鸿胪卿的职事官衔。
从这可以看出政事堂与朝廷那群高官大员们对此有多么恐惧。毕竟大唐虽然分文官武职,但可不像宋明以后重文轻武一样文武殊途,此时节度使达到一定资历与功绩后大多会入朝担任宰相,至于开元朝宰相基本个个都是从节度使那位置走过来的。所谓“出将入相”,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何况王忠嗣的散官一直都是文散官,也就是即使多年从事军戎,但他的职位明面上一直是在走文官这条路。四十岁的节度使啊,如果让他进来当宰相,那政事堂以及满朝衮衮诸公情何以堪?所以,一定要把他的官职官阶压下来。
但事实上反而是把王忠嗣当做眼中钉的李林甫摆手笑道:“若是敢这样赏赐,恐怕皇上那里要发脾气,到时候诸公都得收到责备。”于是又加授了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文散官官阶。
李林甫都这么说了,政事堂以及朝廷对此也只能默认。但很多人反应过来后,都真心实意的在心里暗暗夸了李林甫一声“高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