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科举改革
这样的好处是,几个负责得心里有数,知道皇帝要什么效果,执行的时候,可以视情况,作些变通。李忱很讨厌那种,猜来猜去,上位者故作高深,下位者猜来猜去,一门心思都放在揣摩上意了,这样还要不要作事了。
再者,假如要政策有问题,要反驳、修正,找宰相渣总比找李忱得要好,皇帝要维持权威,老是被人找喳,这权威就削弱了。恩?你说负责的人,曲意逢迎,皇帝说什么都说好。那也没差,主要还是看你办得怎么样,光会说好,最后事情办砸了,就收拾你。
如何?李相说得怎么样,科举不动。就动那些博学鸿词和书判拔萃科了。,李忱问几个宰相意见。
再说明一次,唐代科举考试,考上了还要再考,才有官作,这不光是李德裕时期这么做,很早就有这个惯例了。
这几个科,都是哪一部们有缺员,依照自己需求,举办考试,名额少,考核严格,因为能参加得不多,监督也严厉,所以这些科考,考出来得都是具有真才实学的,马上也能当官。
李忱跟这些宰相卢了几天,是因为,李忱想要把科举来次大手术。,一次就把科举得弊端给改了。什么糊名、腾卷、禁止行卷,都要用出来。结果遭到群臣反对,李德裕赞成,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