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四十章 军器监大改造

    ♂,

    李忱没有打算大规模普及火枪。一方面是隧发枪,其射程和速度,没有比唐军用的强弩高多少。火枪要超过弩箭,还要等到米尼弹,也就是膛线枪出现以后。如今大唐其时也有能力制造去拉膛线,可是子弹怎么办?契合膛线枪得子弹,那可是代表了一种极高得精确度了。这点大唐可远远没办法了。

    而大唐,如今研究出连弩以后,连弩甚至比燧发枪还要强。更远的距离,更快得射速,样样都比燧发枪要强,还没有下雨就不容易击发得问题。燧发枪最大得优点是,培养一个火枪手,可比培养弓箭手容易多了。

    可是唐代,能射箭的人还真不少。各地招兵得标准,就是射箭能中靶。能中靶基本上就有一定射箭基础了。依这个标准,士兵居然还不算太难招募,就知道唐代弓箭得普及。而这样得士兵,训练起来其实没想像中那么难。更何况,李忱打算走精兵路线。

    每一个士兵,从入伍都老死,他都要管。基本上,这也是一个现代国家招兵得基准。不管做的好、坏,至少退役士兵得安置,都有人管。

    李忱也打算这么做。要扭转唐代,藩镇割据得局面,要从基本下手。不光是制度。制度好解决,宋朝重文轻武的局面,就是解决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