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九十五章 炮射

又一项重大明。

    制退器,以二战时期日军火炮为例,炮管下方又有个圆筒,那就是制退,里面有个活塞,一半是油,一半是高压空气。当炮弹出膛,大炮后退,后座力会传递到制退器,随着活塞运动,高压空气会被压缩,当压缩到了极限,会反弹,又把活塞连带里面得油,都往回推,又传递到炮管,让炮管复位。

    李忱当然不是用这种,要生产那种全密合,活塞和制退器尺寸完全符合,紧密不留缝隙,需要非常高的精密得加工度,不然高压空气顺着活塞缝隙,混入油里面,等于直接把活塞推到底,就不会复归了。大唐如今还不具备这样的生产力。

    李忱用的是弹簧。就看到炮管周遭,有四条粗大得弹簧,每当大炮射,靠着弹力,吸收后座力,等弹簧到达极限,又会回复原样,带动炮管复位。

    坦白说这样得射技只能当过度,弹簧用久了,很快也会金属疲劳。失去弹性。其实李忱考虑过,制造那种油压制退器,至于精密度得问题,完全靠老师傅,一点一点慢慢磨,慢慢契合。只是这样生产太慢了,虽然朝廷工匠可以得到,不过缓不济急,没有办法全火炮如此安装。

    或许,少量装配试试看?李忱一边看大炮射击训练,一边想道,不管生产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