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何为忠?何为恕?
头顶高悬着“因材施教”的牌匾,墙上挂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这处不大的厅堂充满了朗朗正气、袅袅文气。
一位又一位十三四岁的少年依次向老先生鞠躬道别,然后捧着一本《论语》就离开了大厅。只见一方方小案桌整齐有序地摆在地上,仍有几位学子到了下课的点仍不愿离开。
老先生姓朱名伯许,字文龙。虽然如今只能在一座县里的学塾教书,但本人却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是二十多年前先帝亲自提点的殿试二甲“传胪”。
殿试的考核只有皇帝的策问,将礼部选出来的贡士分为了三个等第。第一甲乃是进士及第,每一科只有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乃是进士出身,第一名又称作传胪。朱伯许能取得殿试第四名的成绩,不出意外此时至少也是个正四品的大官了,却不知这些年来究竟触怒了什么达官贵人,葬送了自己的仕途。
眼看几名学生都已经离开了学塾,厅堂里只余下一人。
这是一个年龄稍大的青年,身着土黄色粗布衣,袖口、关节的位置依稀可以看到长期浣洗留下的板结,脚上踩着简陋的草鞋,足背的麻绳已经有几根断裂。虽然衣着寒酸,但是少年精神却很抖擞,方方正正的脸庞棱角分明,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