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三章 商人运货的厘金列表

锡爵、钱士升所说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却代表着江南士大夫的一贯态度:一旦损害到江南地区经济利益时,即群起反对。这种态度有利于维护江南地区的经济利益,却显然不顾全局利益。

    而大明内阁反过来逼着大明皇帝,在就是正税之外再征收杂税。比如和辽东后金打仗,就征辽饷,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就收剿饷,要练兵,就收练饷。大明内阁的官员们对老百姓讲,我没有随意提高税率啊!我只是为了渡过眼前难关暂时性的多收一点钱罢了,当然,至于“暂时”到什么时候,那就另说了。当然,大明的皇帝也是捏着鼻子稀里糊涂的认下了。

    辽饷、剿饷和练饷合称三饷。

    明代末期为筹集抵御后金入侵和镇压农民起义军费,在田赋之上另加三饷,称三饷加派或额外提编。三饷最早始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正式加派则起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的辽饷加派。规定全国田地每亩加征辽饷5厘,前后三次,每亩计加征9厘。崇祯时又有助饷(每亩田赋银1两加征1钱)、均输(每亩田加征1分4厘)、剿饷(每亩田加6分,专为镇压农民起义用)、练饷(每亩田加征银1分,全国要加足734万两)。其中以辽饷、剿饷、练饷三项为主要附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