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36 军制大调整(一)

都的先后沦陷,死的死,降的降,已经没剩下几个了。

    弘光朝以后又封了一批新的勋贵,如江北四镇之流,也死的死,降的降,好在大明对爵位的封赏一项谨慎,哪怕是隆武朝时期,官职泛滥成灾,爵位依旧没有泛滥,大明各省内有爵位在身的武臣依然不多,且大多是伯爵,得到侯爵之尊位的只有忠贞营的李过、高一功和福建的郑芝龙等寥寥数人。

    其中郑芝龙还被清廷幽禁到北京去了。历史上大明爵位开始泛滥成灾要到永历后期了,那时候别说国公满街走了,连一字亲王都封出去好几个,那也是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可惜再高再多的爵位,也不过是垂死挣扎,挽救不了逐渐败亡的国运。

    继勋位之后,大明的武将散阶也重新进行了调整,与品级挂钩,作为寄禄之用,散阶是资历和功劳的体现,类似于近现代的军衔。重建散阶体系,目的是确定湖广、两广三省各营将校的具体级别,明确尊卑,方便指挥调度。同时将散阶与军职分离,为方便整顿军队,减少阻力,给裁撤掉军职的中高层将校授予对应品级的散阶,虽夺实权,待遇不减,以慰其心。

    新的大明散阶分为将军、校尉、都尉三大阶,其中一到三品为将军,四到六品为校尉、七到九品为都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