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益州杜明
似更让人回味。”他道。
</p>
崔瑾笑道:“香茗一盏,初品是苦,细品是甘,再品已淡如水,正似人生之荣辱起伏、苦乐炎凉。”
</p>
那士子细细品味着口中之茶香,听崔瑾如此一说,叹道:“小郎君果真非俗人,虽年幼,却道出人生之真谛。某不如也!”
</p>
崔瑾摆摆手,道:“兄台或许听闻,小弟这些年不能言行,只能整日胡思乱想。哎,幸亏上天垂怜,近日终于能言能动。只惜少于在外,见识却少,今见兄台气度不凡,有剑南口音,便有心请教,借兄台之口了解天下之势。还请兄台不吝赐教!”便拱拱手,诚恳地望着他。
</p>
那士子哪里还敢小瞧于他,忙道:“岂敢岂敢,某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p>
原来这士子是剑南道益州人士,姓杜名明,字恪己,虚岁二十有三(比崔芮还小一岁,看上去却年长些),算得上年少有为。
</p>
唐代的常科考试科目很多,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