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相接处有无水的痕迹。斗茶,先注汤调匀,再加初沸的水点注,茶汤表面泛起一层白色的泡沫。先斗色,以色白为贵,又以青色胜黄白其次斗水痕,以茶汤先在茶盏周围沾染一圈有水痕者为负。这就要求茶具是黑色的,建窑的兔毫盏,便由此名声鹊起。建盏受到斗茶者欢迎
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造型及容量,有利于观察斗试的胜负。建盏的造型底径和口径比例相差较大,为斗竖形,盏壁斜直斗茶时出现的汤花容易吸尽茶汤和茶末。宋代文人雅士斗茶,品茶时,用名贵的贡茶,配建窑黑色兔毫茶盏,同其色胜似的茶汤形成鲜明对比,为品茶、斗茶增添美感的情趣。建盏口沿下15—2厘米处有一内折线,是观察水痕出现时间的标准线。汤花泛起,则高出这一标准线;汤花一退,水痕就在标准线处很快显现出来,显然是为适应斗茶以“水痕”为准的需要而特地制作的。
建窑首创的兔毫等结晶釉变化莫测,博得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赞颂。建窑黑釉普遍采用蘸浸法一次性施釉,且釉层普遍较厚,釉汁肥润。由于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其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有余釉在高温易于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