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建窑黑瓷玻化程度较高,釉面光亮但不刺眼,给人以宁静庄重之感。由于釉料配方的不同,窑内温度及气氛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建窑黑瓷釉面又呈现多种纹理。这些釉面纹理的命名,大致将它们分为乌金(绀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及杂色等六大类。
乌金(绀黑)釉:乌金釉有的表面乌黑如漆;有的则黑中泛青;此外,也有的呈黑褐色或酱黑色。一般来说,酱黑釉釉层普遍较薄,光素无纹,早期建盏的釉色多属此类,釉面略显呆板,黑而不润,极少挂釉。建窑乌金釉釉层普遍较厚,“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
兔毫釉:所谓“兔毫”,就是在黑色的底釉中透析出均匀细密的丝状条文,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由于“窑变”等因素影响,兔毫形状既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别,颜色还有金黄色、银白色等变化,俗称“金兔毫”、“银兔毫”等。“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花,云闲末垂缕。愿而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油滴釉: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分。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径一般为三、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