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二十一节 观礼台上的对话[下]

   “大清并非美利坚,公使先生。”

    “但是我敢说,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一样热爱他们的祖国。”

    “您是用看待贵国人民的眼光审视我国的臣民。”李鸿章故作姿态的建议到,“在这个问题上。您应该首先征求专家的意见。”

    那就是专家的意见!康格差点脱口而出。然后他想起秦朗并没有提到应该建议中国政府怎么去做——怎么筹集那笔巨款是中国政府自己的问题。募捐,发行公债,增收特别税,向美国银行借款……有许多办法,但应该由北京自己做出选择,而不是告诉它怎么选择。美国政府要做的,他要做的,只是让它同意赎回福摩萨。

    这很难。曾经,康格以为它很简单,但实际上它很难。李鸿章这样的老狐狸很容易就能看出整个事情存在的危险。而且他确实看出来了,坚持拒绝接受那个建议——然而他已经是中国最开明的大臣,不像其他大臣那么保守,难于沟通。如果他拒绝。那么其他那些老家伙同样会拒绝。

    也许应该向几位年轻的辅导政大臣提出建议,或者直接向皇帝进言,但是……

    不,这些举动是多余的,几位年轻的辅政大臣和皇帝本人的意见都不重要,这个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哪些大臣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