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零七章 「不意秋」
薄切洗净血腥。沃……五味食之”。今人识得日本的刺身为鲜美的生鱼片,却多数不知晓中国古代曾被视为“国味”的“脍”已有史3000年。先秦已有“脍”字,从肉,意为细切的肉,故有牛脍、羊脍、猪脍等。但汉人常吃的是鱼脍,即古法的生鱼片,后形成“鲙”字。吴江四腮鲈为秋初至太湖入海通道“吴淞江”迴游的大鲈,因下游围垦造田使水道逐渐淤塞,以致断江,破坏了鲈鱼溯江而上的生态环境,至明末清初鲈乡己是鲈迹罕见,而近代“鲈乡”已无鲈。当下,餐桌上端出来的所谓鲈鱼,要么是新引进的加州鲈,要么是乡间的红颌鳃塘里鱼(春天产),而非历代文人们唱咏的松江鲈鱼(秋天产)。
那么,中秋家宴上的珍品“莼菜鲈鱼羹”只能简单点,莼菜银鱼汤代替吧~~
大闸蟹
蟹的种类很多,因分布的地理位置不同,有等级之分,一等是湖蟹,二等江蟹,三等河蟹,四等溪蟹,五等沟蟹,六等海蟹。而苏州地区盛产的太湖、阳澄湖大闸蟹无疑最为上品。古人笔下的蟹之味“美如玉珧之柱,鲜如牡蛎之房,脆比西施之舌,肥胜右军之脂”。吃蟹、饮酒、赏菊、赋诗,作为文人的风流韵事是从魏晋就开始的。苏州的蟹为何称为“大闸蟹”呢?包天笑的《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观看!>